进入专题封面 热词:两会调查|问总理|热搜榜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人大新闻网
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专题

记者眼中的两会 感受中国发展脉动

2013年03月17日04:3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中国经济有信心有底气

人民日报 熊建

这是我第一次报道两会,负责采访的是政协经济界别,151位委员,其中有经济学家、企业家,也有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聆听这些“大腕”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为经济转型把脉开方。

中国发展到今天,成绩有目共睹,困难前所未见。不是吗?这边有委员说国际经济形势仍然复杂,必须有清醒认识;那边有委员说根治雾霾在做好环保治理的同时,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方为上策。

直面前进中的问题,才能稳步前行。谈及经济发展中的种种症结时,大家不避矛盾,直抒胸臆。比如,白重恩委员直言:“目前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今后要提高质量和效益,实现没有水分的回升。”再比如,一位农业企业的委员对来自银行的委员直接发问,金融支农仍有不少避重就轻,银行态度不端。后者则当场答复,列出银行改革面临的实际困难,并希望能和企业一起研讨,推进金融创新。

两会为不同领域的代表委员创造了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和机会。这次两会,让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种种疑惑得到冰释。那感觉,就像夏天掉进冰窟窿,清醒、痛快,“中国经济,有信心有底气!”

让世界感知“中国梦”

人民日报海外版 张意轩

跑了7年两会,每年的两会热词,见证了中国崛起的脚步。从“应对金融危机”、“全面小康”,到今年的“中国梦”,中国步入世界舞台的中心。

每一个代表委员都有自己的“中国梦”:“希望村里建一所幼儿园。”这是“85后”村官梁丽娜代表的“民生梦”;“希望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尽快实现”,这是袁隆平委员的“科技兴农梦”;“希望中国的文化和科学也能像经济一样,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这是霍震寰委员的“强国梦”……

每一位代表身后是67万人民,每个人的梦想托举起“中国梦”。经济增速、环境污染……这些不仅是中国话题,也成为世界话题。

让梦想照进现实。今年两会,基层代表多了,31名农民工代表登上国家最高政治舞台;议案提案更接“地气”了,从看病难到房价高,从食品安全到孩子入学,聚焦百姓的关切;从代表委员的发言中,读出更多的世界眼光。

“我们有13亿人民,13亿人的智慧和勇气足以使我们能够克服困难、能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大会议新闻发言人傅莹的这句话,或可作为践行“中国梦”的最好注脚。

改革不畏难,不停步

人民日报 鲍丹

今年采访两会,山西代表团向全国人大提交的“关于煤层气管理体制改革”的议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这并非山西代表团第一次向全国人大提交类似议案,议案年年提,问题依然存在。如今,“气权”、“矿权”之争,成为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的一块“硬骨头”。

从一个行业洞悉整个国家。“深水区”、“攻坚期”……这些代表委员口中的高频词,印证了改革再次成为本次两会的强音。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容易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无法回避的“硬骨头”。正如今年代表委员们关心的,“收入蛋糕怎么切”、“房价怎么调控”、“看病难题怎么解”等等难题,过去可以“缓一缓再想”、“放一放再办”,现在变得迫在眉睫。这些难题,考验着政府的决心,也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

欣喜的是,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直面难题,建言献策,一些改革路上的“硬骨头”正在被撬动: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向市场放权,向地方放权,向社会放权;对火电等六行业实施最严厉治污措施;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落实细则……

改革不畏难,不停步。站在新起点上,中国发展会更好、更快、更稳健!

见证民主政治的刻度

人民日报 刘维涛

连续九年跑两会,两会已成为我记者生涯的一个刻度。从更宏大的角度看,每年开在春天的两会,何尝不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刻度。

一直跑政协会,我最喜欢的是两个场景。一个是政协的大会发言,全体委员到场,就代表了社会各界,委员上台代表的是一个界别,因此这种发言有着鲜明的政治协商意味。也因此,发言质量都非常高,常常是掌声不断。比如今年周新生委员关于“中国式求人”的发言,原生态呈现了国人不堪人情之累的现状,并开出监督限制权力的药方,短短8分钟,10余次掌声,可谓满堂彩。

还有一个场景是小组讨论会。政协智力密集,群英荟萃,在这个会上体现得最明显。通过政协委员寥寥数语,就能将一项政策的来龙去脉和利弊得失了然于胸。今年的小组讨论,或可佐证改作风、改文风已是趋势,开门见山、直陈时弊。

话语权是政协委员的一个重要权利,不管是发表政策主张建议,还是对现有政策提出质疑,乃至传达自己了解和掌握的民意,都需要说话。协商就是商量,不说话如何商量?因此保持沉默也许不是好的履职状态。作为记者,我们乐观其成的是,政协委员越来越敢说话,越来越会说话,说话越来越管用。

在这里读懂“中国自信”

环球时报 段聪聪

每年3月,全国两会都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头戏。今年我有幸参加了两会报道,无论是在人民大会堂聆听报告,还是采访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让我真切感受到中国发展的自信。

自信来自底气。正如代表们所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彰显稳定全球经济的‘中国实力’。”企业界看好“中国未来”:“中国制造越来越有竞争力”,这是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代表的心声。

自信来自科技。航天神舟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介绍中国航天发展计划,“今年神舟十号的太空之旅”,“嫦娥三号落月任务”,中国科技正信心满满地实现宏伟目标。

让我感慨的是,今年两会没有回避发展中的问题。采访钟南山代表时,他就直言:“假药广告会害死人,作为医生看着很痛心”,“政府对食品药品应该一管到底”。

对问题敢于反思、勇于求解,体现的不正是越来越自信的中国吗?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未来,以发展的思维寻求问题的改善,我们对于国家未来发展才更有底气,更有信心。

今年两会,我聆听到各界精英对中国的发展做出权威解读;在这里,我真切读懂了“中国自信”,中国未来的图景也越来越清晰。

分享到:
(责任编辑:庞冠华、闫嘉琪)

硬新闻

视听

热搜词热搜人物议案提案新闻

舆情

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