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专题封面 热词:两会调查|问总理|热搜榜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人大新闻网
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专题

文化教育:传承民族血脉(建睿智之言 献务实之策)【2】

2013年03月09日05:4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公益性文化

“政府要履行好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责任,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冯巩委员

满足真实情感需求

农民从“乡”到“城”,不仅是以“城”化人的过程,更是以“文”化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农民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文化认同上都有交流、碰撞,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广阔创作空间。建议在城镇化建设的政策中增加鼓励支持文艺工作者投身城镇化进程、创作更多优秀作品的内容,以便更好地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艺工作者应在城镇化进程的火热生活中体验、发现、挖掘人民群众真实的情感和需求,创作出更多反映伟大时代、群众生活、人民对未来美好向往的文艺作品。(记者 潘跃)

辽宁葫芦岛市市长都本伟代表

文化创意产业是转型的钥匙

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链条的最高端,不仅好看,而且好吃。经济发展要从速度和数量转向质量和效益,就靠科技创新、文化创意。葫芦岛是个典型的重工业基地,转型不能立足于修修补补,必须寻找新兴业态,文化创意产业是最佳选择。

当然,文化创意不能想当然。葫芦岛有127项文物保护单位、40公里罕见的优质沙质海滩和独特的温泉资源,这些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土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根本在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创新环境的营造。地方政府要通过涵养创意人才、创意峰会、创意设计、文化软件以及文化信息服务等方式,提升文化创造力和竞争力。(记者 何勇 朱虹)

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杨文委员

人才是文化的核心

建设文化强国,人才是动力所在。要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改善文化产业人才发展环境。建议将文化产业作为一级学科开设,紧密结合文化产业人才市场的需求进行学科教学管理规划,形成一支相对专业并拥有系统知识结构的师资队伍;在解决历史负担、加大文化投入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政策,形成有利于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的环境,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培养吸纳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记者 卞民德)

无锡灵山集团董事长吴国平代表

旅游文化要有创意

优秀的文化经典产品,应是文化、创意与科技相结合的复合模式,旅游正是文化产品展示的最好平台之一。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到现在,已经不能是简单人工模仿复制,必须要追求文化创意。上世纪90年代,全国掀起一股“主题园区热”,有的昙花一现,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缺少优秀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创意。一个文化产品一定要有好的文化创意,才能有足够大的文化内涵和蕴藏,才可以做得成功。如无锡灵山景区迅速发展的原因,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现代技术和产业化模式的介入,而其中最核心的因素在于文化再造和文化创意。(记者 王伟健)

分享到:
(责任编辑:庞冠华、闫嘉琪)

硬新闻

视听

热搜词热搜人物议案提案新闻

舆情

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