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专题封面 热词:两会调查|问总理|热搜榜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人大新闻网
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专题

代表委员的两会关注

五位一体奔向全面小康(建睿智之言 献务实之策)【2】

记者 李章军 张烁 江琳

2013年03月17日04:4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宋嵩、李临智制作

文化建设

让文化多元更精彩

两会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委员成为各路记者“围堵”的对象。其实,短短十几天的两会,关于文化建设的话题一直是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掷地有声又饱含深情的话,成为许多代表委员的“口头禅”。

“曾经的鼓浪屿,经常能看到孩子们拿着小画夹在路边写生,岛上也时时飘扬着美妙的钢琴声。现在,学校搬走了,医院搬走了,随处可见的烧烤摊弥漫着一股油烟味儿。”诗人舒婷代表从厦门鼓浪屿来,她想用身边的例子说明,“文化是一代代人积淀并散发出来的一种气息,不是拆了再建的‘橱窗式’展示能够表达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政府要履行好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责任,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那么,如何推进文化惠民?

陕西省文化厅长刘宽忍代表认为,文化是民生之魂,不能做民生的旁观者,文化设施也不能等民生工程建成之后再点缀,必须与各项民生工作同步推进,甚至提前进入。

“目前部分地区文化设施投入不足、管理滞后、设施利用率不高,公共文化惠民工程不仅要建好,更要在管好、用好上下功夫。”四川德阳市市长陈新有代表补充道。

文化惠民要打破城乡壁垒。台盟海南省委主委连介德委员说,对于广大农村偏远地区来说,首要问题是解决广大农民最基本的文化生活需求。“考核地方政府文化投入,关键看是否向农村和基层倾斜。”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把文化改革发展“列入各级政府效能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引发部分代表委员对新一轮文化项目“大干快上”的担忧。

“文化园里什么企业都有,同质化倾向严重。”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院长高抒委员调研发现,一些文化园区“挂羊头卖狗肉”,名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际上多为商业办公、休闲娱乐,靠地产开发、收取租金盈利。

而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副区长朱瑞莲代表看来,由于特色不鲜明、规划不合理,一批“投资大、占地多、名头响”的文化项目和产业园市场惨淡,有的“还未建好,已经夭折”。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把文化纳入干部考核,一方面能提高地方政府对文化的重视,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另一方面,也需警惕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要按照文化发展的规律,发挥指挥棒的正面引导作用。

“要警惕泡沫式、运动式、功利式文化建设,文化产业要走出‘攀比贪大’误区。文化的本意是以文教化,文化建设就要从长期性入手,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四川省文化厅长郑晓幸代表道出了他的冷思考。

“政府管文化,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代表说,发展文化不能只抓那些看得见的东西,比如建场馆、添设施、搞项目等。对于文化来说,硬件虽然重要,但核心是人,是创意,是作品。“指挥棒应该向这三个文化要素倾斜。”

如今,中国GDP跃居世界第二,但文化产业占比不足4%,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10%、美国25%的比例。我国文化产业“大而不强、输出困难”的现状引发代表委员关注。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代表曾多次赴海外开展文化交流,深感中国文化影响力还不够大。“中国要重塑文化内核,不仅要满足13亿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更要走向世界。”

香港联合出版集团陈万雄委员认为,目前,中国文化走出去迎来了最佳时机。“但是,文化走出去,最忌一厢情愿,我们要进一步了解外国社会心理、生活习惯等,生产出符合外国人心理需求的文化产品。”

苏州昆剧院副院长王芳代表则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缺乏一种途径和桥梁来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文化。桥梁的关键在人,文化生产者、传播者的素质,决定了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影响力。”

社会建设

让幸福生活更美好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2003年抗击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之一。多年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重视保障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政府工作力度之大、财政投入资金之多前所未有。

代表委员们认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但着力加强社会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河北沧州市市委书记焦彦龙代表说,要注重调整和优化财政投入结构,整合和调动各方面资金资源,多办实事好事。对此,安徽省财政厅长罗建国代表也表示,财政政策要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完善市场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江苏连云港市市长杨省世代表认为,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是最核心的民生,重抓农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群体”增收,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和帮扶增收“五大渠道”。

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数据显示,5年来,中央累计投入就业专项资金1973亿元,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2800万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30万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江苏阜宁县县长顾云岭代表长期关注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情况,他说,被征地农民很难找到稳定工作,常常是土地没了,工作没着落,有限的安置费也很快用完了,有些人成了无业游民甚至是新的贫困户。建议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给进城农民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

针对征地拆迁引发社会矛盾,山东德州市代市长杨宜新代表表示,百姓对有些惠民工程不买账,如旧城改造引发矛盾,问题不在于改造的动机,而在于过程管控不力,或粗暴简单,或违反程序,或逃避问题。事实说明,确立了好的目标后,只有加强过程管控,为民之愿才能结出惠民之果。

食品药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突出问题。在香港奶粉限购的背景下,光明食品副总裁葛俊杰代表屡屡被“围追堵截”。他说,对于食品企业来说,要把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作为生存底线。同时,不宜追求超常规发展,一定要把自身的后台和管理抓好以后再去讲发展。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徐金记委员表示,目前,进出口食品安全违法处罚成本较低, 制定出台进出口食品安全法十分必要。“应该建立进出口食品违规企业名单制度,构建可查证违法记录的诚信体系,违法三次以上即失去进出口资格”。

生态文明建设

让天蓝水清更宜人

每次走出人民大会堂,下意识地抬头看看天,成了很多代表委员的习惯。

“在家乡,我的梦想是德昂族的百姓能有更便利的交通、更便捷的医疗”,来自云南的杨艳代表说,“可来到北京后,每天首先盼望的是有一片蓝天。”

“一片蓝天”,也是所有代表委员的心愿。两会各会场内,“雾霾”都是热议的话题,生态文明建设更成为大家牵挂的焦点。

“重霾之下,人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谈何健康中国?重霾之下,天空被灰霾所笼罩,谈何美丽中国?重霾之下,连呼吸都不畅通,谈何幸福中国?”农工党中央副主席何维委员用一连串的反问,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之紧急。

“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了代表委员的共鸣。

“我曾到石家庄参加代表培训,3天只见到半天太阳。雾霾中什么都看不清,但有一点看得很清楚,就是不能再这样搞经济了。”河北张家口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建仁代表说。

“我国每年生产800亿双一次性筷子,相当于要砍伐2000万棵生长20年的大树!”吉林森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柏广新代表用数字提出警告。

“GDP第一,还是健康第一?空气污染问题再这样发展下去,若干年后肿瘤患者可能成几何级数增加,到那时算账就不得了啦!”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代表指出。

代表委员纷纷建言,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

“当前治污的关键,就是要把环保投入变成‘硬约束’。我国经济总量大,但环保投入小,应提高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委员说。

“我们的资源环境‘瓶颈’正越收越窄,老百姓不会再答应‘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片面追求GDP的政绩观和考核体系都必须调整!”广东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代表说。

“中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我们也要建设‘美丽乡村’”,广西陆川县乌石镇陆河村党总支书记梁丽娜代表说,“‘垃圾围村’已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希望得到国家重视”。

然而,生态文明建设绝不是简单的污染防治,更是发展方式、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每个城市可以有不同的转型路径,如有山水风景和人文底蕴的城市,可将旅游业作为转型突破口;原本依靠资源发展的城市,可在风电、光电、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方面寻求机遇。”河南焦作市市长孙立坤代表说。

“建议建立更有力的引导鼓励机制,通过经济杠杆引导企业摒弃老路,走上绿色发展之路。”青海海西州州长诺卫星代表补充道。

“原来,伊春‘越砍越穷、越穷越砍’,后来毅然走上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保护产业化的道路,现在,伊春森林生态迅速恢复,经济发展潜力很大。”黑龙江伊春市市长高环代表说。

“目前建成运行的循环经济园区、循环经济项目等大范围存在循环不‘经济’现象,即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比较显著,经济效益不够明显,导致企业主动性不强。”同煤集团董事长张有喜代表为循环经济支招,建议提高循环经济的财政补助比例,出台促进循环经济产品消费的政策。

分享到:
(责任编辑:庞冠华、闫嘉琪)

硬新闻

视听

热搜词热搜人物议案提案新闻

舆情

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