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专题封面 热词:两会调查|问总理|热搜榜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政协新闻网
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

钱克明:完善农业政策支持体系 补齐“四化”短板

2013年03月07日15:26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 钱克明委员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人民网北京3月7日电(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今天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多名政协委员就相关议题作大会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钱克明的发言题目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农业政策支持体系》。他介绍说,2004年以来,中央审时度势,连续出台10个“一号文件”,开创了“三农”发展新的黄金期,也为今后农业政策的制定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几年是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攻坚期,而“四化同步”的“短板”在于农业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尽快建立一个既符合国际规则,又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政策支持体系。

钱克明建议在对过去10年农业政策进行系统评估总结的基础上,从三方面完善我国农业政策支持体系:

一、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首先要增加支持总量。根据“入世”承诺,我国受世贸组织规则限制的农业支持(“黄箱”政策)总量可达到农业总产值的17%,但目前仅1%—2%。建议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争取2020年达到农业总产值的10%,2030年达到17%,同时要大幅提高不受规则限制的“绿箱”政策支持总量。应该参照发达国家和我国支持教育的做法,对公共财政支农支出的数量、比例和增速用立法或其他形式确定下来。

其次要扩大支持范围,丰富支持内容。过去农业政策的核心目标是确保粮食安全,但是现在消费者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更好、吃得更安全。为此,要拓展政策支持的覆盖范围,扩大“粮食安全”的外延,明确口粮、饲料、油料、糖料等自给率指标和生产支持措施;制定蔬菜、水果以及肉蛋奶和水产品等大宗鲜活农产品的市场稳定措施。还要丰富“食物安全”的内涵,不仅要重视数量安全,也要重视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和产业安全,并制定相应的政策目标和支持保护措施。

二、进一步优化支持结构

首先要向生产倾斜。过去10年我们主要将补贴重点从流通领域和消费者,转向了生产领域和农民,采取兼顾促进粮食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补贴办法。今后农民增收致富不能依靠财政补贴,新增支农资金应主要用于促进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重点支持五个方面:一是增加当年产出。即用于粮食及其他重要农产品当年生产性补贴。二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包括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补贴农民职业培训以及新技术应用等。

三是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包括支持重要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及关键技术推广应用等。四是提高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包括增加对农技推广、动植物防疫、质量监管、经营管理四大基层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和补贴。此外,发展现代农业对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的需求非常迫切,必须加大对农村政策性信贷和政策性保险服务的补贴。

五是引导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加大生态补偿和资源养护投入力度,引导生产方式向更加节水、节肥、节药、优质、安全、生态、高效的可持续方向转变;增加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引导经营方式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现代农业方向转变。

其次要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经营主体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后新增资金要向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对他们要增加生产性支持。加大对其流转土地费用的补贴力度,帮助解决生产辅助设施用地问题,但毋须再增加收入补贴;

对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应制定一个投资指南,鼓励什么、限制什么、引导什么,一目了然。对传统小规模承包经营户,尤其是贫困户,仍须增加收入补贴,防止其陷入贫困,但不宜再增加生产性支持。此外,在区域分布上,要向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农产品优势区倾斜,扭转农业生产大县、财政穷县的格局。

三、进一步完善支持办法

一要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如产粮大县财政奖补金额要与商品粮调出数量挂钩,种粮直补金额要与交售商品粮数量挂钩。二要建立和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包括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农产品价格与农业生产成本以及城镇低保水平双向联动机制等。

三要建立农业财政、投资、价格和贸易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提高政策的互补性和协调性。四要建立农业政策绩效评估和定期评价制度,及时纠正和解决执行中的问题,提高农业政策支持的绩效。

点击进入直播页面

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委员发言摘编

 

分享到:
(责任编辑:张婵、仝宗莉)

硬新闻

视听

热搜词热搜人物议案提案新闻

舆情

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