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8日电(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今天上午9时,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全国政协委员、民建陕西省委副主委周新生作题为《尽量让国人不求人少求人》的发言。
周新生委员在发言时指出,在我们国人的生活中,存在大量求人的事,生老病死都要求人。生得好要求人;病了,治得好要求人;死了,烧得好、埋得好要求人;上好学要求人;找工作要求人,调动工作要求人;异地迁徙取得户籍要求人;参军要求人;职务职称晋升要求人,不一而足。求人的主体上至高级官员下至布衣百姓,大有无人不求人之势。求人的客体是在各个涉及公共利益岗位上掌握着大大小小权力和资源的官员或工作人员。需要注意的是求人者求人,被求者也求人,求人者也是被求者,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壮观的中国式求人图卷。
在求人图卷里,中国人传统的人情世故得到演绎,使得本来处于困境寻求帮助的事以及原本正常靠制度靠法制应办的事变得几乎事事求人。求人成了常态,使得人际关系变得复杂,变得不堪重负,变得变了味道,从而形成了若干潜规则,形成了权钱交易,形成了人身依附,形成了特权,形成了不公平。求人的需求被无限扩张,那么,争取能求到人变得非常重要。为此,编织关系网、疏通关系、维持关系、寻租、请客送礼耗费了单位、家庭及个人的诸多资源和精力。在这样一个以权力为基础、以人际关系维系的社会中,人情世故自然变成了比学识、能力更重要的“制胜因素”。这种状况把人才的才华和注意力吸引到了关系学和钻营上,从而影响了社会的创新能力。
人情世故本是一种正常的交际与生活方式,但是求人变得无处不在且成为利益交换时,便成了一种病态的社会现象。人情世故在中国就像一张大网,铺得哪个角落都是,使得必要的交往演变成为精神压力,人情成为债,人人为其所累。中国自古注重的礼尚往来、“君子之交淡如水”正在成为稀有物。
【点击进入直播页面】
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委员发言摘编
【民主建设】唐一军: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
【教育公平】朱永新:县区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当务之急
【粮食安全】王长江:我国粮食安全风险加大 需更高层面的统筹
【诚信建设】付志方:政府诚信是社会信用的“定盘星” 绝不可虚耗透支
【青年教育】贺军科:净化网络和媒体文化环境 高度重视青少年的社会教育
【行政审批】赖明:行政审批过多过繁不透明是吃拿卡要甚至腐败的重要源头
【残疾人就业】薄绍晔: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低 应加强残疾人就业社保政策
【学术腐败】马大龙:防止科研教授、研究员群沦为新腐败高发群体
【民营经济】朱晓进:要防止文化繁荣表面现象背后落后文化意识的抬头
【作风建设】蔡玲:加强制度保障建设 避免“八项规定”一阵风
【底层群体】吴春梅:重视帮扶“蚁族”、农民工二代等社会新底层群体
【社区建设】许荣茂:借鉴香港经验 推动内地“幸福社区”建设
【政策落实】孙贵宝:权力寻租是造成中央某些政策法规“空转”的关键原因
【权力寻租】周新生:求人成常态是一种病态的社会现象
【人才引进】张恩迪:海外人才引进服务工作不完善 制约人才国际化进程
【两岸交流】连介德:加快商签两岸文化交流框架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