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专题封面 热词:两会调查|问总理|热搜榜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人大新闻网
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专题

热议论之九:新型城镇化的现实路径【4】

马丽娅 魏炳锋

2013年03月15日13:10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四、为了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深圳市在教育、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村城市化人员享受到的公共服务水平。如,目前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70%以上的学位提供给了非深户籍学生,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失业保险保障范围等。

另外,深圳市还通过建立政府培训补贴制度等措施提升外来务工人员自身发展能力。深圳市希望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作用,能将本市的新型城镇化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贵阳模式”的探索

此前有媒体将贵阳市的城镇化路径总结为“贵阳模式”,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则将贵阳市的做法称为“飞地模式”,也就是先在主城区之外辟出一片区域,再用交通、产业、人口三个要素将“飞地”和母体连接、融合起来,逐渐使之一体化。他认为贵阳市区被山包围,采用“飞地”的发展方式有其合理性。

城乡二元结构归根到底是人的二元结构问题,也即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差别待遇问题。李再勇表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贵阳市推行了“以证管人”的流动人口“居住证”管理制度,“居住证”被亲切地称为“城市绿卡”。 到2012年末,已办理居住证61.4万,办证率达到91.2%。在解决新增城市人口就业问题上,贵阳市通过实施“3个20万”创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小微型企业,创造创业及就业机会。2012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虽然,急速扩张的新城受到质疑,但发力新城建设,仍然是贵州市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这一难点问题的主要思路和办法。同时,如何更好地解决新增农转非人口的就业、教育、医疗等问题,如何通过有效手段,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实现产业转移与升级,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不仅之于贵阳,同时也是中西部地区城市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通化:7年后市区人口达百万

通化市市长田玉林表示,根据通化自身交通条件和产业特征,通化市确定了“两轴、两区、一带”的城镇化空间布局和“一主二辅四组团”的通化都市区规划结构。城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东北东部地区中心城市、吉林省东南部新型工业基地、中国北方宜居山水城市。

为了推进“人的城镇化”,实现农村人口在就业方式和渠道上的转变,通化市主要采取了多项措施,其中,充分发挥通化市的生态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带动和促进农业人口转移就业,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农、林、牧、特资源转化,主打绿色、特色、精品牌,形成了粮食加工、中草药材、葡萄酒等特色经济群;实施了“民俗特色旅游示范村建设”工程,启动十个魅力乡村、百个环城度假村建设工程。科学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在推动农民致富的同时,也为解决农民转变就业提供了新的渠道。

与此同时,田玉林表示,医药、冶金、食品三大支柱和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通化市多业并举、多业支撑的发展格局,为扩大和新增就业岗位奠定了坚实基础,较好地解决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社会群体就业需要。近5年,全市累计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187.3万人,平均每年新增转移就业人数2万余人,年均递增10%。

按照规划,到2020年,通化市域城镇化水平将增加到70%,都市区人口发展到100万人,中心城区发展到70万人。

分享到:
(责任编辑:郑思琦(实习生)、封欢欢)

硬新闻

视听

热搜词热搜人物议案提案新闻

舆情

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