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大專題|政協專題     熱詞:歷年兩會|熱搜榜

導語

    2014年3月13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
  李克強就馬航失聯、金融債務、反腐敗、經濟增長、簡政放權、改革突破、民生保障、環境治理、香港前景、中美關系、中歐貿易、兩岸關系等問題進行了回答。 [記者會實時輿情]

[策劃回顧] [財政部記者會] [農業部記者會] [衛計委記者會] [商務部記者會] [外交部記者會] [環保部記者會]

16大關鍵詞解讀總理記者會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記者:中國政府在民用、軍事以及衛星獲取圖象等方面採取了什麼措施來全力參與失聯飛機的搜救行動?

    李克強:馬航失聯飛機上有239名乘客,其中154名是中國同胞,他們的親人心急如焚,他們的生命安危牽挂了中國政府和億萬中國人的心,現在我們也在盼來有消息,哪怕是一丁點好消息。中國政府已經啟動了全面應急和搜救機制,現在到達相關海域的有8艘中國艦船,還有一艘正在駛向相關海域,而且我們還動用了十顆衛星進行信息技術支持,隻要有任何疑點都不能放過。昨天我還和在前方的中國一艘搜救船船長通話,請他盡力再盡力。我們對衛星圖象上發現的一些疑點,也在盡力地進行辨認。隻要有一絲希望,我們絕不放棄搜救![詳細]

人民日報、人民網記者:現在社會上有不少人擔心中國的反腐敗會不會是一陣風?是否中國在制度方面還存在著某些缺陷?

    李克強:中國黨和政府反對腐敗的意志和決心是一貫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有貪必反、有腐必懲,取得新成效,我們會堅持不懈地做下去。對於腐敗分子和腐敗行為,我們實行的是“零容忍”。中國是法治國家,不論是誰,不論職位高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隻要是觸犯了黨紀國法,就要依法依紀嚴肅查處、懲治。腐敗是人民政府的天敵,我們要用法治的思維,用制度來管權、管錢。今年要繼續推進簡政放權,要加快推進“權力清單”公布,界定權力的邊界,防止濫用權力。[詳細]

英國路透社記者:中國經濟去年增長7.7%。請問您上任一年最大的挑戰和困難是什麼?您覺得亟待解決的問題還有哪些?

    李克強:要說去年最大的挑戰,還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挑戰。一度中國的中央財政收入出現負增長,金融領域還有所謂“錢荒”,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超過了13%,而且用電量、貨運量的增幅也大幅回落。國際上也出現一些輿論,說中國經濟可能要硬著陸,還給出了指標,說增長可能隻有3%到4%。對我們來說,財政和貨幣政策運用空間又很有限,宏觀調控確實面臨多難選擇。但凡事不患難,但患無備。所謂磨好了斧子才能劈開柴。隻要我們正視困難、直面挑戰、趨利避害,就是遇事克難的成功之道。[詳細]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記者:許多投資者認為,今年中國經濟增長會低於確定的7.5%目標。您能接受的最低增速是多少?

    李克強:我們在去年並沒有採取短期刺激政策的情況下能夠實現經濟預期目標,為什麼今年不可以呢?當然,我不否認今年可能會有更復雜的因素,我們之所以把經濟增長率定在7.5%左右,考慮的還是保就業、惠民生,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我們更注重的是數字背后的民生、增長背后的就業。至於你說可以接受的下限是什麼,那就是這個GDP必須保証比較充分的就業,使居民收入有增長。我們不片面追求GDP,但是我們還是需要貼近老百姓的GDP,提高質量效益、節能環保的GDP。[詳細]

美聯社記者:如何評價中美關系現狀,如果要進一步提升雙邊關系水平的話,面臨的障礙有哪些?中方希望美方做出哪些改變?

    李克強:中美關系實質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之間的關系。去年習近平主席和奧巴馬總統在加州庄園會晤達成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重要共識,那就是互不沖突、互利共贏。當然,中美因為歷史文化背景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對一些問題存在分歧,這是客觀的,在合作當中有摩擦也是事實,但這是合作中的“煩惱”。我們隻要相互尊重,尊重對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管控好分歧,平等磋商,尤其是注意擴大中美的共同利益,就可以提升中美關系的水平。[詳細]

台灣東森電視台記者:兩岸現在交流互動非常密切,大家也非常希望兩岸關系有新的突破。請問您對新的一年兩岸關系發展有什麼期待?

    李克強:兩岸是手足同胞,一家人,此話可以說常講常新。去年兩岸的媒體共同把“進”字作為兩岸年度漢字。這個字可以說反映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趨勢,也反映了兩岸民眾的期待,我也期待著在新的一年兩岸關系有新的進展,再進一步。我認為兩岸關系中重要的內容是人員往來和經貿合作。去年兩岸人員往來已經突破80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希望繼續保持這樣一個好勢頭。兩岸還在就ECFA后續協議進行商談,希望早出成果,造福兩岸的民眾和有關企業。借此也請轉達我對台灣同胞新的一年的祝福。[詳細]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央廣網記者:您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此用了“宣戰”這個詞,這在以往是沒有的。請問“宣戰”到底意味著什麼?

    李克強:我們說要向霧霾等污染宣戰,可不是說向老天爺宣戰,而是要向我們自身粗放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來宣戰。我們去年出台了國務院治理大氣污染的十條措施,在161個城市進行PM2.5數值的監測,這在發展中國家是最多的。這不僅是要讓人民群眾提高自身防護的意識,更是給政府增加責任。今年我們主動加壓,加大降耗力度,也就是確定能源消耗強度要下降3.9%。對包括霧霾在內的污染宣戰,就要鐵腕治污加鐵規治污,對那些違法偷排、傷天害人的行為,政府絕不手軟,要堅決予以懲處。[詳細]

荷蘭國際新聞電視台記者:去年您訪問多個歐洲國家,中國政府將採取什麼措施來解決歐洲方面對歐洲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關切?

    李克強:中歐作為最大的貿易伙伴,規模很大,摩擦難免發生,但是隻要我們相互尊重,妥善地協商,是可以解決問題的。我可不希望因為個案,而且比例很小,來丟掉“中歐是最大貿易伙伴”的帽子。說到中歐關系,中歐都主張世界多極化,也主張投資便利化。中歐企業相互進入、相互投資,這是大趨勢。我們現在正在進行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相信在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的進程當中,隻要我們對等、公平、便利地推進,為企業創造條件,中歐的相互投資額會不斷地攀升,經濟的融合度也會不斷地加深。[詳細]

《金融時報》記者:國際市場高度關注中國金融和債務問題,認為這是全球經濟最大的風險之一。請問中國政府將如何應對?

    李克強:對金融和債務風險我們一直高度關注,去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我們果斷決定全面審計政府性債務問題,這本身表明要勇於面對。審計的結果如實對外公布,表明債務風險是總體可控的,而且政府的債務率還在國際公認的警戒線以下。很多債務還是投資性的,但我們不能忽視其中存在的風險,正在加強規范性措施。下一步,包括採取逐步納入預算管理,開正門、堵偏門,規范融資平台等措施。對於“影子銀行”等金融風險,我們也正在加強監管,已經排出時間表,推進實施巴賽爾協議III規定的監管措施。[詳細]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去年中國領導人提出了新的周邊外交理念與合作倡議。請問您怎麼看待中國與周邊關系的前景?

    李克強:中國是個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是13億人民的共同意志,這需要有和平穩定的周邊和國際環境。我記得去年記者會快結束的時候,我說過,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意志也是不可動搖的。兩者歸結起來還是要維護穩定,為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早在60年前,中國和一些周邊國家,就共同倡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四鄰周邊有時候難免有磕磕碰碰的情況,但是隻要我們相互尊重、管控分歧、互利互惠,碰出的應該是和諧的聲音,而不是刺耳的噪音。[詳細]

中央電視台、中國網絡電視台記者:簡政放權的措施怎樣才能真正落到實處,要減到什麼程度這項改革任務才算是基本完成了?

    李克強:去年,中央政府把簡政放權作為改革的先手棋,我們確實下了不少的力氣,到現在一年的時間,僅中央政府下放取消的審批事項就有416項。更重要的是它釋放了一個強烈的信號,給企業鬆綁、讓市場發力。結果企業找政府的少了,地方跑北京的少了,有個統計數字也可以表明這激發了市場的活力。放管結合都要體現公平原則。當然,我們在推進簡政放權當中,也確實遇到了像避重就輕、中間梗阻、最后一公裡不通暢等問題。開了弓哪還有回頭箭?我們隻能是一抓到底、一往無前。[詳細]

香港商報記者:面對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快速發展,很多人認為香港競爭優勢遭到很大弱化,請問總理怎麼看香港的發展前景?

    李克強:這幾年,世界經濟可以說是跌宕起伏,在這種嚴峻復雜的環境下,香港能夠站住腳跟,保持繁榮,本身就表明香港經濟有競爭力。香港在祖國內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央對港澳的政策是一貫的、明確的,中央政府也會繼續支持香港,保持並且提升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內地在進一步擴大開放服務業,香港在這方面是有專業優勢的,近水樓台可以先得月,我相信香港同胞歷來是有著敢拼能贏的精神,會在未來全球競爭中保持競爭優勢,保持繁榮。[詳細]

中國日報記者:您在報告裡講改革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氣概,抓住牽一發動全身的舉措,您覺得最應該從哪些領域突破?

    李克強: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也就是要把改革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我回想了一下,去年以來國務院開了40次常務會議,其中有30次是研究改革相關的議題,即使是其他議題我們也是在用改革的精神研究和推進的。其基本取向那就是讓市場發力、激活社會的創造力,政府盡應盡的責任,讓人民受惠。當然,我們現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實現目標要有個過程,但古人說“吾道一以貫之”,隻要我們鍥而不舍,假以時日,必有成效。[詳細]

新華社和新華網記者:房地產問題一直是社會持續關注的問題。請問總理,政府在這方面有沒有什麼新的思路和新的舉措?

    李克強:房地產問題是個大問題,它直接關系到居民住房問題。讓人民群眾住有所居,這應該是政府奮斗的目標。我們需要根據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城市的情況,分類施策、分城施策。政府還是要用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力度來解決好群眾的基本住房需求問題。我們也要推進公租房等保障房建設,並且實行公平分配,讓新就業的年輕人和長期進城務工的人員緩解住房困難。在這方面,我認為干一寸勝過說一尺。對於合理的自住需求,也要有相應的政策支持,包括增加普通商品房供應。[詳細]

荷蘭國際新聞電視台記者:去年您訪問多個歐洲國家,親自推介中國的核電以及高鐵裝備。如何解決中國企業進入歐洲市場存在的障礙?

    李克強:推介中國的產品,維護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正當權益,這是作為中國總理份內的事。我去年訪問中東歐的時候,曾經跟他們的領導人說,如果你要建高鐵、核電,在同等質量下,用中國的裝備可能是建設最快、成本最低的,我有這個底氣。中國的經濟要升級,出口產品也要升級,我們不能總是賣鞋襪、衣帽、玩具,當然這也需要,但中國裝備走出去可以在世界市場上接受競爭的檢驗,提質升級。而且這樣做也有利於各方,因為我們裝備的很多零件是全球採購的,一些技術也是購買來的。[詳細]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和國際在線網記者:去年您就提出要打造民生保障的安全網。請問總理,在這方面有哪些進展和新的打算?

    李克強: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尤其是民生問題,是政府工作的重點。今年要著重繼續做三件事,就是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第一是保基本。要在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基本養老、住房等諸多方面來構建一個完整的社會保障安全網。第二是兜底線。因為國力所限,我們基本保障的標准還是低水平的,總會有一部分人因病、因災等特殊原因陷入生活的窘境,基本保障兜不住,還要進行社會救助。第三是促公平。讓就業、求職機會公平,讓創業有公平競爭的環境,特別要注重起點公平,也就是教育公平。[詳細]

現場圖集

prev
  • 大會現場大會現場
  • 李克強總理入場李克強總理入場
  • 李克強向記者揮手致意李克強向記者揮手致意
  • 李克強總理答記者問李克強總理答記者問
  • 李克強總理答中外記者問李克強總理答中外記者問
  • 李克強答中外記者問李克強答中外記者問
  • 外交部新聞司司長秦剛外交部新聞司司長秦剛
  • 人大發言人傅瑩人大發言人傅瑩
  • 記者會譯員現場翻譯記者會譯員現場翻譯
  • 人民日報、人民網記者提問人民日報、人民網記者提問
  • 中央電視台記者提問中央電視台記者提問
  • 英國路透社記者提問英國路透社記者提問
  •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記者提問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記者提問
  • 香港商報記者提問香港商報記者提問
  • 《金融時報》記者提問《金融時報》記者提問
next

李克強“妙語”答問









  • [談深化改革] 改革會觸動利益,會動“奶酪”。但是為了釋放改革紅利,尤其是讓廣大人民受惠,我們義無反顧。
  • [談制度反腐] 腐敗是人民政府的天敵,我們要用法治的思維,用制度來管權、管錢。
  • [談簡政放權] 要讓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讓政府部門“法無授權不可為”,調動千千萬萬人為經濟發展注入動力。
  • [談社會救助] 將心比心啊,政府工作人員應該以百姓之心為心。
  • [談經濟增長] 我們不片面追求GDP,但是我們還是需要貼近老百姓的GDP,提高質量效益、節能環保的GDP。
  • [談環境治理] 向霧霾宣戰,是要向我們自身粗放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宣戰。我們不能等風盼雨,還是要主動出擊。
  • [談施政難點] 凡事不患難,但患無備。磨好了斧子才能劈開柴。隻要正視困難、直面挑戰、趨利避害,就是遇事克難之道。
  • [談改革突破] 我們要全面深化改革,但是也要抓“牽牛鼻子”的改革,在重點領域要有所突破。
  • [談金融風險] 不能把今天的墊腳石變成明天的絆腳石。
  • [談中美關系] 智者求同,愚者求異,向有利於中美雙方、有利於兩國關系穩定的方向去走,擇寬處行,謀長久之利。
  • 政府工作報告誕生記

    政府施政這一年

     
    政協新聞發布會
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3月2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發言人呂新華向中外媒體介紹本次大會有關情況。政協新聞發布會 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3月2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發言人呂新華向中外媒體介紹本次大會有關情況。
    政協開幕會
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於2014年3月3日下午3時在人民大會堂開幕。俞正聲作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政協開幕會 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於2014年3月3日下午3時在人民大會堂開幕。俞正聲作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
    人大新聞發布會
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2014年3月4日召開,大會新聞發言人傅瑩向中外媒體介紹本次大會有關情況。人大新聞發布會 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2014年3月4日召開,大會新聞發言人傅瑩向中外媒體介紹本次大會有關情況。
    人大開幕會
2014年3月5日上午9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人大開幕會 2014年3月5日上午9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財政部記者會
2014年3月6日上午9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記者會。財政部部長樓繼偉答中外記者問。財政部記者會 2014年3月6日上午9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記者會。財政部部長樓繼偉答中外記者問。
    商務部記者會
2014年3月7日上午9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記者會。商務部部長高虎城答中外記者問。商務部記者會 2014年3月7日上午9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記者會。商務部部長高虎城答中外記者問。
    外交部記者會
2014年3月8日上午10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記者會。外交部部長王毅答中外記者問。外交部記者會 2014年3月8日上午10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記者會。外交部部長王毅答中外記者問。
    人大二次會議二次全會
張德江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總結2013年工作,並提出2014年主要任務。人大二次會議二次全會 張德江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總結2013年工作,並提出2014年主要任務。
    最高法報告
周強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1016件,審結9716件。最高法報告 周強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1016件,審結9716件。
    央行記者會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等就“金融改革與發展”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央行記者會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等就“金融改革與發展”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政協閉幕會
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3月12日上午9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政協主席俞正聲主持大會並發表講話。政協閉幕會 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3月12日上午9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政協主席俞正聲主持大會並發表講話。
    人大閉幕會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3月13日上午9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張德江主持閉幕會並講話。人大閉幕會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3月13日上午9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張德江主持閉幕會並講話。
    發改委記者會
徐紹史回應經濟發展、經濟體制改革、GDP增長、與港澳合作、審批制度改革、深圳發展、價格改革等問題。發改委記者會 徐紹史回應經濟發展、經濟體制改革、GDP增長、與港澳合作、審批制度改革、深圳發展、價格改革等問題。
    農業部記者會
韓長賦回應糧食安全、種糧補貼、土地流轉、農業投入、轉基因作物、結構調整等十大熱點問題。農業部記者會 韓長賦回應糧食安全、種糧補貼、土地流轉、農業投入、轉基因作物、結構調整等十大熱點問題。
    委員談協商民主
卞晉平、劉佳義、賴明、李東東聚焦協商民主特色、提案辦理、社會治理、新媒體宣傳等九大熱點。委員談協商民主 卞晉平、劉佳義、賴明、李東東聚焦協商民主特色、提案辦理、社會治理、新媒體宣傳等九大熱點。
    環保部記者會
吳曉青回應回應霧霾治理、空氣質量、法律監管、環保教育等十一大熱點問題。環保部記者會 吳曉青回應回應霧霾治理、空氣質量、法律監管、環保教育等十一大熱點問題。
    政協二次會議四次全會
16位委員圍繞行政體制改革、移動互聯安全、民族地區城鎮化、誠信建設、閩台交流、香港普選等問題作大會發言。政協二次會議四次全會 16位委員圍繞行政體制改革、移動互聯安全、民族地區城鎮化、誠信建設、閩台交流、香港普選等問題作大會發言。
    最高檢報告
曹建明作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2013年共批捕刑事犯罪879817人,立案偵查職務犯罪案件37551件51306人。最高檢報告 曹建明作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2013年共批捕刑事犯罪879817人,立案偵查職務犯罪案件37551件51306人。
    國務院總理見中外記者
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3月13日上午閉幕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會見中外記者並答記者問。國務院總理見中外記者 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3月13日上午閉幕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會見中外記者並答記者問。

    網友留言

    昵稱
    提交  查看
    責任編輯:方曄雲 張潔嫻 2014.3.13